一、規劃方向:
期待透過計畫所推動的藝術創作,它是與社區生活緊密在一起的,它是富有學習和教育的意涵,並
不是單單作為裝置的藝術而已,所以將透過『香草』與『人』的互動,來做為計畫規劃方向的主軸。
本計劃將導入『新藝術介入空間』的理念-「環境再生、文化再生、美學再生」,來做空間上
幸福意識的循環,從生活中去做藝術植根,從藝術裡來體驗生活,以追求「藝術生活化、生活藝術化」的
精神價值。
.環境再生-
在全球趨向暖化的氣候變遷中,人類正面臨著無法預測的挑戰,過去對環境資源的過度開發與浪費
,已無法在21世紀繼續用這樣的生存模式,這也是全球共同的危機意識,那人類將何去又何從呢?在尋
尋覓覓的思索中,讓我們不經回顧著老祖宗生活的智慧與藝術-The Back
To
Nature!生活-就讓它回
歸「自然」吧!
無論如何,人與大自然的關係是分不開的,當我們在追求高科技產業的同時,更應該回頭看看社區
週遭的生態環境,而「香草」正是對環境有幫助的植栽,可以帶給我們生命上許多的啟發,所以栽種香
草、運用香草其實不脫於自然,而人與人的相處也因香草顯得更「自然」。
.文化再生-
社區在80年代歷經都市計劃的重劃、人口大量的遷入,已演變成新舊聚落的綜合型社區,過去大港
寮的塭寮生活情境,已逐漸在記憶中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街道巷弄的擁擠,和人情的淡薄。
大港鄉親因「登革熱事件」打亂了舊有的生活步調,在公部門無法有效協助處理下,凝聚出『社區一
家、生命共同體』的共識,並以『香草』開啟了新的生活方式,我們不難發現『香草』已深耕在大港社
區,它不僅是社區居民共同的話題,且已融入民眾的生活中,以打造出『大港香草美麗家園』為共同的願
景。
.美學再生-
『藝術』與『社區』是否有共生的聯結,或許不應只是「形而上」 遙不可及的作品,應跟社
區生活是息息相關的,直接地回歸到生活的基本層面,在本質上也是一種新生活美學的展現。
在香草社造的基礎上,透過本計劃的推動,來擴大民眾的實務參與和互動,並由香草生活化的
體驗中,強化出「運動休憩、生機飲食、生態環境、人際關係、心靈分享」的生活機能,並由點、線
逐步擴展到面,來提升社區香草全新的生活美學,並創造出「藝術介入空間」新的格局。
.案例參考:美國藝術家-未來的農夫
二、執行方式:
本計劃的藝術創作中,施作的手法採用生態工法,施作的素材取用資源回收的環保材質,參加的對
象除社區的居民外,將擴大邀約臺南市市民的參與,並在藝術家的誘導下,共同尋找屬於社區的生活型
態,發展出具有「寓教於樂」意義,及貼近生活中可被使用和互動的創作,而非單純供人觀賞的藝術
裝置。
透過藝術家和參與民眾、學童及志工共同的參與,在計劃相關議題執行中,可說是在進行一場『行
動藝術』的展演,一步一腳印地,形塑出『人』與『環境』、『人』與『社區生活』不可分割的-
DNA,期待在創作中會有意外的驚喜!且讓我們拭目以待!
將委由園藝專家依據香草植栽的特性,和植栽場域的差異性,作品種上的選擇和植栽區的規劃,來
營造出一年四季生意盎然的園區,並可由社區香草苗圃來支援植栽種苗的供應,另開辦相關的教育訓練與
實務操作的學習工坊。 |